世界十大瀕危文化遺產(chǎn)
2012-05-07 08:45 來源:中國網(wǎng) 打印本頁 關(guān)閉
據(jù)美國《新聞周刊》5月19日報道,當(dāng)5月9日羅馬圓形大劇場三大塊墻體脫落時,全世界古跡迷們?yōu)橹@恐不已,也再次掀起了保護古遺跡的浪潮。
文化古跡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chǎn),是我們生存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歷史文化名城的不朽靈魂,是小鎮(zhèn)村落的豐富情懷,是長河山林的久遠神韻。我們幸之,擁有歷史悠久、內(nèi)蘊豐富的文化古跡,我們又不幸,因為我們將親眼看到那些寶貴的遺產(chǎn),在人為破壞、自然破壞諸種因素的影響下,將失去它的光彩。面對歷史,我們有可能失去證據(jù),沒有證據(jù)的一切辯駁,都將顯得無力,文化的說服力,也將變得虛弱無比。
約旦佩特拉
佩特拉是約旦的一座古城,位于約旦安曼南250公里處,隱藏在一條連接死海和阿卡巴海峽的狹窄的峽谷內(nèi)。古代曾為重要的商路中心,厄多姆國的都城。1812年以來陸續(xù)發(fā)現(xiàn)許多古跡,大都雕刻在一條深谷的巖壁上。為約旦旅游業(yè)的重點城市之一。
佩特拉整座城市的高大雄偉的殿堂排布在周圍山崖的巖壁上,門檐相間,殿宇重疊,十分壯觀。山谷在寶庫的一邊展開,展現(xiàn)出眾多的開鑿于巖石中的墳?zāi)?。這些墓由粉色的沙巖構(gòu)成,也摻雜著很多其他顏色。有的碑上的雕刻暴露在風(fēng)中,受到侵蝕而無法辨認。有足夠的考古學(xué)方面的證據(jù)表明,早先的佩特拉既不是玫瑰紅的也不是類似鮭魚的粉紅色,而灰泥粉飾,與今天看到的情況完全不同。
佩特拉的地理位置極其神秘。它隱沒于死海和阿克巴灣(今天的約旦國境內(nèi))之間的山峽中。通往佩特拉的必經(jīng)之路是一個叫西克的山峽,深約200英尺。這條天然通道蜿蜒深入,直達山腰的岸石要塞。這就是加保。西克山峽漆黑一片,回聲蕩蕩,可是一轉(zhuǎn)過這令人毛骨悚然的山峽,則是另一番景觀,世上最令人驚嘆的建筑就呈現(xiàn)在眼前:高130英尺,寬100英尺,高聳的柱子,裝點著比真人還大的塑像,整座建筑完全由堅固的巖石雕鑿成形。這座建筑名叫卡茲尼,它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其色彩,由于整座建筑雕鑿在沙石壁里,陽光照耀下粉色、紅色、桔色以及深紅色層次生動分明,襯著黃、白、紫三色條紋,沙石壁閃閃爍爍,神奇無比。過了卡茲尼,西克峽霍然開闊,伸向約1英里寬的大峽谷。這峽谷中有一座隱沒于此的城市:懸崖絕壁環(huán)抱,形成天然城墻;壁上兩處斷口,形成這狹窄山谷中進出谷區(qū)的天然通道。 四周山壁雕鑿有更多的建筑物。有些簡陋,還不及方形小室大,幾乎僅能算洞穴;另一些大而精致——臺梯,塑像,堂皇的入口,多層柱式前廊,所有這一切都雕筑在紅色和粉色的巖壁里。這些建筑群是已消失的納巴泰民族的墓地和寺廟。
世界十大瀕危文化遺產(chǎn)
佩特拉有兩大主要敵人:人和水。這個2007年被提名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地方,每年吸引80萬游客,他們坐在大劇院的臺階和接近西克峽道古墻上,侵蝕著數(shù)千年前的石刻碑銘。因為當(dāng)?shù)貨]有足夠的衛(wèi)生設(shè)施,人們只能使用古墓解決“問題”,導(dǎo)致石頭產(chǎn)生化學(xué)反應(yīng)。而以前曾被用于吸收洪水的梯田和砂巖現(xiàn)在成了停車場,致使這里隨時面臨著山洪暴發(fā)的危險。
相關(guān)新聞
精彩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