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3 10:20:00 來源:太平洋女性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在中國,情人節(jié)是一個新鮮的西方舶來品。羅曼蒂克式的愛情在中國并不總是受到歡迎,因此情人節(jié)流行的腳步也邁得頗為蹣跚。在中國的上一個千年里,“愛情”這個詞還更多地指與情人或妓女之間的調情,而非那種正常的配偶關系。
在經濟、人際或政治的因素下,古代中國的婚姻幾乎毫無例外地由父母進行安排。年輕的新娘在婚禮上第一次見到她們的丈夫,隨后便入住新家,傳宗接代,操勞家務。而在1920年代,年輕的革命者開始談論為愛而婚。這個概念自然是前無古人的,因此為了描述它,甚至需要為它單獨創(chuàng)造出一個詞匯。
在此之后,“愛情”的含義有了巨大的轉變。如今戀愛中的人們能夠在情人節(jié)(中國的情人節(jié)叫做七夕,不在2月,而在8月)、表白日(5月20日),甚至是光棍節(jié)(11月11日。很多人流行在這一天求婚)表達他們的感情而無需擔心些什么。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中國人過的與愛情有關的節(jié)日要超過任何一個西方國家。這或許是因為在中國的文化里,大聲說出“我愛你”并不是一件常見的事情,因此他們需要那些特殊的節(jié)日來營造出足以讓年輕人大膽說出口的氣氛。在中國,這種對愛情遮遮掩掩欲說還非得挑個日子的文化,其形成肯定有各方面的原因?! ?/p>
一項近期的研究就探索了這種愛情文化中的一個方面——高中生戀愛。這項關于“早戀”的研究由中國和加拿大的學者們合作進行。所謂“早戀”(尤其是學生之間的)在20年前還是極為罕見的事物,即便在今天也不被大多數(shù)的中國家長們認同,然而早戀的人數(shù)正在上升。
研究者在兩個國家的數(shù)百所高中里調查學生們(平均年齡16.6歲)的戀愛狀況與父母或同齡人之間的關系,并發(fā)現(xiàn)加拿大的高中生們承認自己在戀愛的比例幾乎兩倍于中國的高中生們:只有25%的中國男生和10%的中國女生承認自己有男女朋友,而這一比例在加拿大則變成了39%和45%。
不過為什么戀愛中的中國男生比例是女生的2.5倍之多呢?研究者們認為這是文化使然。由于中國家庭往往會對女孩子看管更緊,希望女孩會把戀愛的萌芽扼殺在搖籃中,所以中國女生的感情經歷確實有可能更少。然而這就引出了另一個引人遐思的問題——如果這些男生們沒有和他們的女性同學約會,那么他們在與誰談戀愛呢?這也許是中國的女生們出于害羞或者怕被發(fā)現(xiàn)的緣故,瞞報了她們的戀愛情況。
研究者們還發(fā)現(xiàn)了中國和加拿大之間的另外的兩個重要不同。首先,在中國,與父母關系越親密的青少年開始“早戀”的可能性就越小,而在加拿大則不是這樣。在中國的文化里,對父母既“孝”且“順”依然值得褒獎。所謂“好孩子”理應只做那些他們的父母認為正確的事。既然中國的家長們普遍禁止高中戀情,好孩子們就會出于對于其父母的尊重而完全避免戀情的發(fā)生。即便有,這種感情也是不能說的秘密?! ?/p>
其次,也更有可能與他們的觀察結果相關的一點,是中國的年輕人對自己的男女友的信賴程度要低于加拿大的同齡人們。研究者們并不想揣測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不過既然社會并不認同“早戀”,甚至有很多中國人認為這是種道德敗壞,這些戀愛中的年輕人恐怕很難真正地享受這段前途未卜的感情,遑論對此做承諾了。
這或許意味著,從小就羞于甚至恥于談論感情的中國的年輕人,也許會需要更多節(jié)日作為由頭才能有更多的勇氣和機會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吧。年長一代的中國人恐怕永遠也不會改變他們的觀念了,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選擇開始戀愛,并慶祝類似于情人節(jié),表白日和光棍節(jié)等節(jié)日,想要忽視人們內心變革帶來的需求也越來越難。那么下一個節(jié)日會是什么呢?中式的“毛腳女婿上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