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因素導致大盤上行乏力 后市或小區(qū)間震蕩
自上月底股市探低1999點后展開反彈以來,向上行情已經延續(xù)了三周,盡管盤中高點沒能超過9月份的水平,但畢竟股指連續(xù)多日站上了60天均線,而且成交均量較前一時期也有一定的回升,個股行情也有所活躍。也因為這樣,市場上的樂觀氣氛開始出現(xiàn),不少人看好10月份乃至11月份的股市表現(xiàn).
不過,就這段時間的市場走勢而言,雖然股指確實是在回升,從形態(tài)來看甚至有比較明顯的底部抬高特征。但是向上的動力卻相當不足。本周一,滬市以2132.76點報收,算是站到了2132.63點的“鉆石底”上方,應該說在某種程度而言是具有象征意義的。但這并沒有導致周二股市的繼續(xù)走高,相反當天大盤選擇了下行,在上午就把前一天的漲幅回吐了大半。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該漲而沒有能夠上漲的行情呢?以下幾個因素值得留意:
其一,盡管人們發(fā)現(xiàn)最近成交量有一定的增加,但這是在低水平上的有限回升,就絕對值而言還是處于歷史低位狀態(tài)。從盤面中也可以看到,除了少數(shù)熱門品種換手率比較大一些外,絕大多數(shù)股票的交易是非常不活躍的,其中有不少是藍籌股。這表明,市場上觀望情緒還比較濃重,也許短線資金從中找到了些許操作的空間,但對于中長線資金來說,恐怕還在袖手旁觀。雖然不時有媒體報道海外大資金正積極入市,但也許這還只是處于籌劃過程,時下尚沒有大資金強勢入場的明確動向。其實,股市很長一段時間來就缺乏增量資金介入,由于這種局面沒有改變,自然的也就制約了大盤的反彈。
其二,就市場運行而言,一個明顯的特點是個股行情大都很短暫,這與參與其中的主要是短線資金有關。換個角度來說,也表明市場本身還沒有出現(xiàn)具有足夠吸引力的題材。結構性行情的基礎需要有得到廣泛認可的操作主題,否則各路資金各炒各的,行情難以持久,同時過于快速的操作節(jié)奏,不但會導致大盤運行的延續(xù)性變差,也會使得外部資金難以找到入市的契機,令行情的群眾基礎越來越差。出現(xiàn)這種狀況,顯然不能僅僅歸咎于短線資金的投機心態(tài),應該說這也是和當今的經濟運行大局有關的,在增長速度還在放緩,產業(yè)結構調整尚沒有太大起色的背景下,人們的確很難找到具有持續(xù)高成長潛力的行業(yè),而且有不少傳統(tǒng)意義上的優(yōu)勢企業(yè),也會在經營中遇到較大的不確定性,這自然令個股行情難以深入。
其三,隨著理性投資觀念的深入,現(xiàn)在人們對于宏觀政策與經濟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有相當一批的投資者就是看著GDP在做投資。而當這種操作模式在市場上廣為流行的時候,大盤的運行就一定會與經濟數(shù)據(jù)的變化(哪怕只是微小的變化)高度相關。時下人們對于宏觀政策走向的預期是存在分歧的,而對于實體經濟是否真的見底,同樣也有并不一致的認識。在這種情況下,操作自然會變得很謹慎。顯然,在沒有足夠的把握認為四季度GDP將回升時,多數(shù)投資者恐怕不會大舉建倉,進而開始中長期操作。這也就決定了股市反彈只能是步履蹣跚的,不可能有效上漲。
看來,在以上三個因素沒有改變的背景下,股市將以小區(qū)間震蕩為主要運行方式。這里還存在的一個比較大的風險是,如果近期行情的“維穩(wěn)”的色彩過于強烈,那么也確實不能排除一段時間以后市場震蕩加大的可能性。當然現(xiàn)在看來,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概率還不是很大,但應該加以提防。所以,對于10月份和11月份的股市走勢,還是謹慎一些為好。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