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驊隸屬于河北省滄州市,東依渤海。黃驊歷史悠久,秦代首置柳縣。1943年,境內新??h與青城縣合并為新青縣。1945年,山東軍 區(qū)為紀念1943年犧牲的原冀魯邊軍區(qū)副司令員、抗日英雄黃驊烈士,而更名為黃驊縣,1989年撤縣設市。黃驊擁有65.8公里的海岸線,物產豐富,自古 以“漁鹽之利雄天下”而著稱,水產品年產量占河北省水產品總產量的45%,尤以渤海對蝦、梭子蟹、銀昌魚最為名貴。如今正是蟹子肥時,黃驊的冬棗也到了成 熟季節(jié),一個北方海濱小城在秋天正呈現出最美妙的一面。
一場梭子蟹的盛宴
從黃驊市區(qū)一路向東,沿著南排河的堤岸能一直走到海邊。南排河是一條人工河,上世紀50年代根治海河的時候挖掘。南排河鎮(zhèn)工作人員韓俊英說,這條河一半是淡水,一半是海水,“淡水里產鯽魚,海水里產梭魚,今年雨水多,淡水里的魚就會被沖到海水里”。
夕陽西下,河兩側的灘涂上有曬鹽的鹽場,有高高的風力發(fā)電機,近處則是大片的蘆葦。滄州舊時尚武,解放前,許多土匪與強盜曾經晚上悄悄地潛伏在河灘上的蘆葦叢中,白天則是漁民,出海打漁。離大海越來越近,聞得到海水的腥咸味道,離梭子蟹也越來越近了。
大雨將至,渤海邊的蟹池旁,蟹農們不慌不忙地收綁梭子蟹。
南排河鎮(zhèn)沒有耕地,許多人世代靠海吃海。汪竹軍家在海邊有70畝的養(yǎng)殖水面,養(yǎng)殖梭子蟹和基圍蝦,“一年能收七八千斤蟹,每斤能賣40多塊 錢”。汪竹軍正在下網捕蟹,網是輕巧的細網,兩個人各持一端,在兩岸緩慢行走,水里的蟹被粘到網上,一網能粘住上百只,大大小小。岸邊幾個人迅速把蟹從網 上取下,用膠皮套裹住蟹鉗。一些尚未發(fā)育成熟的小蟹,被重新扔進水里。
梭子蟹外形兩邊尖尖,形同梭子,故而得名。梭子蟹生性好斗,兩只蟹經常撕咬在一起,需要人們勸架拉扯開。有專門收蟹的人到蟹塘里做買賣,他們把蟹裝箱,運抵天津或 北京的海鮮市場。
黃驊鍋灶魚,將海魚與面食相互搭配。農業(yè)與漁業(yè)、土地與海洋,在這里構成了微妙的平衡。
在南排河鎮(zhèn),也有一個規(guī)模不小的海鮮市場,就在國道邊上,經常有巨型卡車經過,卷起陣陣塵土。海鮮市場里的婦女戴著頭巾,叫賣著梭子蟹、皮皮蝦、梭魚、對蝦……這都是渤海的特產。普通的梭子蟹能賣到四五十元一斤,而每只一斤以上的大蟹,售價則是120元左右。
市場上的人教給我們挑蟹的秘訣:蟹背青白,掂起來墜手,說明飽滿;肚皮微微發(fā)紅,說明黃滿膏肥;如果連最邊緣的“梭子尖”也透著紅色,說明里面是滿黃,味道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