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對一些干部的工作,群眾很有意見。他們要么“沒法辦”,面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拿不出有效辦法,敷衍塞責,積累更大的矛盾;要么“胡亂干”,自以為高明,是群眾的主宰,辦起事來簡單粗暴,強制拆遷、暴力執(zhí)法等行為屢禁不止,激化了社會矛盾,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問題出在哪里?想一想當年的焦裕祿,面對“三害”肆虐,他既不發(fā)牢騷怨天尤人,也不拍腦瓜決策,而是走訪群眾,調查實情,從中找到治理辦法。對照焦裕祿這面鏡子,就會發(fā)現,現在一些干部身上出現的問題,根子就在于他們丟掉了群眾觀點、偏離了群眾路線。
群眾觀點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立場和根本觀點,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黨的發(fā)展歷史證明,丟掉群眾觀點,我們就得不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丟掉群眾路線,我們就無法從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抗日戰(zhàn)爭期間,美國軍事觀察組到延安考察后,得出一個結論:國民黨占有著大片的土地,而共產黨則占有大片的人心。正是靠著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和人心所向,我們黨戰(zhàn)勝了艱難險阻,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黨的領導方式、工作方法會變,但黨的群眾觀點、群眾路線沒有變。當前,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qū)啟動著航空經濟的加速度,農業(yè)現代化的步履還十分艱難;產業(yè)集聚區(qū)已成為加快轉型的突出亮點,而內在結構性矛盾還制約著發(fā)展;社會管理已從強調剛性治理向提供更多人性化服務轉變……越是做大事、辦難事,越要依靠群眾,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調動群眾的積極性。
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就要不求“官”有多大,但求無愧于民。領導干部要拎著“烏紗”為民干事,而不能捂著“烏紗”為己做“官”。講點理論、說點漂亮話,老百姓可能不會,但如果說到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群眾眼睛是最亮的。戰(zhàn)爭年代,黨員干部沖在最前線,推動改革發(fā)展,領導干部也要走在聯系群眾的第一線,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肩并肩,由此得來的工作方法,就能合乎群眾利益訴求、順應發(fā)展規(guī)律,就能凝聚合力,取得實效。
群眾在黨員干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黨員干部在群眾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手握群眾路線這個法寶,有了牢固的群眾基礎,遇到問題和矛盾時,才容易同群眾說上話、有溝通、好商量、能協調,還怕有什么事辦不成!
本報評論員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