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個青年重新聚集在不無破敗的校園,饑渴地汲取著知識時;當這個國家能夠給每一個喜歡讀書的人一張安穩(wěn)的書桌時,人們知道,從那一刻起,生活開始不一樣了。
又到高考季,全國數(shù)百萬考生都在有序備考。
而在40年前,1977年9月,全國高校招生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決定立即恢復停止了10年之久的高考,“以統(tǒng)一考試、擇優(yōu)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12月,得知消息不久、沒有復習幾天的考生便興奮又忙亂地走進考場。
盡管一切都顯得那么匆忙,甚至不乏簡陋,然而,那一年,注定成為中國當代教育發(fā)展史的重大轉折,也是眾多受益學子心目中的“創(chuàng)世紀”。
這些年來,很多親歷者都在細細地描述,自己獲悉恢復高考后那種石破天驚的感覺。不管是后來成就大業(yè)的知名人士,還是一直默默無聞從事平凡工作的普通人,他們都由衷地感念偉大的時代。改變,從高考堅冰的消融開始;改變,從一個個生命個體的自由選擇開始。
知識改變命運。當一個個青年從天南地北的農田里伸直了腰,依稀看到遠方模糊的壯闊景象時;當一個個青年重新聚集在不無破敗的校園,饑渴地汲取著知識時;當這個國家能夠給每一個喜歡讀書的人一張安穩(wěn)的書桌時,人們知道,從那一刻起,生活開始不一樣了。
這個“不一樣”,首先體現(xiàn)在教育機會的平等、公平上。不必鉆營尋求“推薦”,不必偷偷摸摸讀書,高等教育成了底層民眾、有志青年實現(xiàn)社會流動的寬闊大道。經由這條道路,每一個青年都可以改變人生的航向,走向遠方的未知世界,實現(xiàn)自我的拔擢與超越。
“不一樣”還體現(xiàn)在社會活力被激發(fā)、被釋放。有人在評論中國留學生先驅容閎時談道,“中國本身擁有力量,可以在真正完全擺脫迷信的重擔和對過去的崇拜時,迅速使自己新生,把自己建設成為一個真正偉大的國家?!倍謴透呖?,唯才是舉,恰如一聲春雷,帶來春天般的希望。而正是因為匯聚了千百萬被堰塞、被抑制的人的合力,才會有后來波瀾壯闊的大開放、大發(fā)展。
這個“不一樣”,還體現(xiàn)在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如何看待知識和知識分子上?;蛟S從那時開始,“知識的春天”才真正開啟。人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知識獲得了從未有過的尊重,而有知識的人,愿意學知識的人有了更加廣闊的天地。知識,可以改變個人的命運,也同樣可以改變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個人的奮斗,與一個民族和國家的奮進,通過知識有了更加具體而清晰的關聯(lián)。
到如今,高考走過了風風雨雨的40年,在選拔了數(shù)不清的國之棟梁的同時,高考也面臨著改變。公眾曾擔憂的教育公平、區(qū)域不平衡、學生負擔重、招生腐敗、就業(yè)難等諸多問題,亟待通過進一步的深化改革加以破解。但無論如何,作為一種公平選才的手段,高考的意義與價值仍毋庸置疑,“知識改變命運”的主旋律,不會也不應該有任何變化。
今年的高考馬上又要啟帷。千千萬萬莘莘學子又將走進考場。與40年前一樣,這不僅僅意味著考生個人與家庭的命運轉折,也在為一個國家的未來進行人才的奠基?!?社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