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京匡時和北京保利春拍相繼落幕,今年北京春拍的成績單也基本得以呈現(xiàn)。北京匡時春季總成交10.8億元,備受關注的國家一級文物“三宋”以總成交額1.29億元領銜拍場。但是,一件上周在澳門拍出3億元天價的定窯“美人枕”,盡管配上了熱釋光報告,依舊被眾多行家視為假拍、拍假,并成為了社會話題(6月14日《廣州日報》)。
如今,藝術品市場與股市、房地產(chǎn)并稱為投資的三大領域??捎卸嗌偃四苜I到真貨,又有多少人買到的是假貨?江湖傳言,“95%的人用95%的錢買了95%的贗品”……這樣的說法或有夸張成分,但藝術品市場造假遍地開花,卻是公認事實。
不可理喻的是,不少造假通過拍賣環(huán)節(jié)產(chǎn)生,有些拍賣公司甚至為了傭金知假拍假。拍賣公司膽大妄為,卻還有“免死金牌”。拍賣法第61條第二款規(guī)定,“拍賣人、委托人在拍賣前聲明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真?zhèn)位蛘咂焚|(zhì)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备鶕?jù)這一不保真條款,只要拍賣公司事先聲明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即使買家拍到贗品,也只能自認倒霉。
藝術品造假已經(jīng)影響了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fā)展,大規(guī)模的公然造假也侵蝕了社會風氣。這其中,最不能接受的、產(chǎn)生最大危害的就是拍賣造假。拍賣造假的存在,與主流價值觀格格不入,在市場和道德領域產(chǎn)生了嚴重的腐蝕效應。因此,打擊藝術品造假要從打擊拍賣造假入手,而打擊拍賣造假就要從更改不保真條款入手,不能縱容知假拍假。
在不保真條款出臺之初,市場造假沒有這么普遍,拍賣公司也有諸多自律,可現(xiàn)在市場情況已經(jīng)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面對新情況,要想新發(fā)展,就必須推動改革。而且從市場公平角度講,藝術品拍賣“瑕疵不擔保”,那么在其他市場,特別是現(xiàn)在的電商市場,是不是也可以“賣假貨不擔責”?如果不對這一條款進行修改,豈不意味著即便網(wǎng)購出現(xiàn)假貨,也無法要求電商平臺承擔責任?
拍賣公司不是什么人都能開的,資金實力和藝術鑒別力一樣都不能少。藝術品有其自身特點,是不是出現(xiàn)假拍、拍假,就要拍賣公司承擔完全責任,這可以進行商榷。但拍賣公司沒有一點風險,完全不承擔責任,卻是毫無道理可言。這也在事實上助長了拍賣公司知假拍假,對買家顯失公平。因此,雖然這件“美人枕”真假尚未有定論,但并不妨礙對假拍、拍假的思考,也不妨礙對修改不保真條款的思考。
藝術品知假拍假沒有免死金牌,藝術品市場不需要虛假的繁榮,更不需要帶病的繁榮,藝術品拍賣需要深入打假。一個健康的市場,不能容忍任何造假存在,法律應為誠信保駕護航,不能為造假提供半點空間。因此,藝術品拍賣“不保真”必須改改了,修改拍賣法已是當務之急。(史洪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