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幕上掛出了“老賴通緝令”,上面顯示著“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失信被執(zhí)行人名單”,從滾動的名單上可以看出,包含的信息相當全面,有執(zhí)行法院名稱和舉報熱線、被執(zhí)行人姓名、身份證號、執(zhí)行標的(欠款額)、失信情形、執(zhí)行依據(jù)文號,甚至還把“老賴們”的照片也給張貼了上去,頗像一張張通緝令。(2013年12月28日 揚子晚報)
日前,無錫最核心的商業(yè)圈“三陽廣場”一處LED大屏幕上赫然出現(xiàn)了一組“老賴”名單和照片,引得不少市民駐足圍觀。不到一周,已有一名老賴主動找到債權(quán)人,提出馬上還款,請求消除自己的“大頭照”。這說明“曬”老賴不僅必要而且很有效,具有一定威懾力,是一種積極而有意義的嘗試。
債務(wù)糾紛中,債權(quán)人計較的不是還多還少,而是最痛恨有錢不還。老賴一般是能溜則溜、能躲則躲,要么就擺出“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要錢沒有,能奈我何?其實,多數(shù)老賴是具備一定還債能力的,就是心中不想還,想方設(shè)法轉(zhuǎn)移資產(chǎn)。
這種做法顯然違背了社會的誠信準則,挑戰(zhàn)了公序良俗。對于這樣的人、這樣的行為,要堅決給予當頭棒喝,要“燙”得他有命沒毛,使其無法在社會立足。讓老賴的個人信息在大庭廣眾之下“亮相”就達到了這樣的效果,這也是其應(yīng)有的下場。兜中雖有錢,但卻沒了尊嚴,這“賴”得的錢又有何用?
債務(wù)糾紛執(zhí)行難一直是困擾法院的一個老大難問題。債權(quán)人盡管拿到了法院的裁決,但因為執(zhí)行難而成了一紙空文,甚至有人賬面上有錢也不還,這不僅讓法院很尷尬,也讓法律失去了應(yīng)有的威嚴。法律對老賴無能為力,在無形中助長了老賴的囂張氣焰。無錫的做法彌補了這一“短板”,使法律的正義之劍重又高懸于老賴的命門。這值得各地借鑒與推廣。對付老賴,法院應(yīng)有所作為,否則就會正氣不彰、邪惡公行。
老賴對法院判決的漠視,是因為其立身之本的誠信還沒有真正傷筋動骨,其不端可能僅在小圈子小范圍知曉,在不少場合其仍可以“謙謙君子”示人。這就很可怕,可能會有更多的人因此上當受騙。用大屏幕曝光老賴,使其暴露于公眾視線之下,讓大家認識并記住其丑惡嘴臉,可增強人們的防范意識,使其忽悠的伎倆沒有市場并難以得逞。
公布老賴既是一種懲戒更是一種警示。健全完善這樣的機制,一些人腦中滑過的賴賬念頭會因畏懼而打消,望而卻步,使老賴的陣營不會惡性膨脹??深A(yù)見的身敗名裂后果,這對絕大不部分人都具有殺傷力,掂量以后,相信更多的人會選擇盡力清償債務(wù)。能做到這些,社會風氣就會大為好轉(zhuǎn),樂于做老賴的恐就會所剩無幾。
“曬”老賴是社會的一面照妖鏡,讓老賴在公眾面前現(xiàn)出原形真身,是其應(yīng)付出的代價。誠信還債作為一條社會準則,不容僭越,否則就“曬”你沒商量。但愿天下老賴們都能明白這一點并迷途知返?。ù藓闱澹?/p>
相關(guān)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