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由國家財政全額撥款的公益性機構,血站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工作目標,就是為患者提供充足的臨床用血,血站的一切運營成本,沒有任何需要隱瞞的理由。否則,一個無法令人信任的采血體系,如何能讓民眾發(fā)自內心地挽起袖子獻血?
急需用血準備手術的菏澤女孩黃文素怎么也沒有想到,“以血換血”的互助式獻血,竟會讓她這個“獻血達人”家庭在關鍵時刻無血可用。
本報昨日、今日連續(xù)報道,盡管黃文素和哥哥之前合計無償獻血的數(shù)量達到8千毫升,但在她急需血液進行救命手術的緊要關口,因為醫(yī)院和血液中心的一句“血液緊張”,她不得不遍求親友獻血,甚至不惜從菏澤老家將8位親戚接到濟南,才湊足了救命血。
我們無從知道,當歷經(jīng)找血波折終于進入手術室后,黃文素的心里會不會生出“無償獻血沒用”的怨恨,但因為血荒而強硬要求患者采取互助式獻血,已然深深傷害了他們。
正像曾經(jīng)踴躍無償獻血的黃家兄妹所抱怨的,血站在動員他們無償獻血時,不斷提及獻血者及其家屬在今后醫(yī)療用血上的優(yōu)越性,但在真正需要用血救命時,他們仍要“先獻血再用血”。
在本報記者的采訪中,省內一大型醫(yī)院的相關人士表示,在獻血淡季,80%的手術用血都要靠互助獻血解決。當造成互助獻血“變味”的根源追究到近年來愈演愈烈的血荒上時,血站作為唯一的采血機構顯然難辭其咎。
依照衛(wèi)生部2006年實施的《血站管理辦法》,血站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性衛(wèi)生機構,其最重要的工作職責就是向公眾采集并向醫(yī)療機構提供臨床用血。但在實際工作中,血站的運營成本和采血成本等始終處在黑箱之中,這不僅極大傷害了獻血者的感情和愛心,而且由此造成的獻血熱情淡漠,更是傷害波及到了急需用血的患者和他們的家屬,并進一步加劇了本就緊張的醫(yī)患矛盾。
就在本報報道黃家兄妹遭遇“以血換血”困境的前幾天,泰安市中心血站的一名工作人員對本報報道反駁稱,造成血荒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媒體誤導公眾造成了對血站的不信任,而把血荒的原因歸結為法規(guī)不完善、體制不健全。對這一站在部門利益角度、完全不考慮公眾利益的反駁我們萬難茍同,作為由國家財政全額撥款的公益性機構,血站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工作目標,就是為患者提供充足的臨床用血,血站的一切運營成本,沒有任何需要隱瞞的理由,必須向社會公開。否則,一個無法令人信任的采血體系,如何能讓民眾發(fā)自內心地挽起袖子獻血?
14年前,《獻血法》的施行讓中國獻血制度真正從“有償”進入了“無償”時代,而“無償”的含義,就應該是讓獻血者發(fā)自內心地認為,獻血,是在幫助別人,也是在幫助自己?,F(xiàn)在,面對獻出愛心卻遭受傷害的黃家兄妹以及眾多在互助獻血中受到傷害的患者和家屬,相關部門應該盡快行動起來,讓血站運營透明化,重塑公眾對血液機構公信力的信心。就像去年的郭美美讓中國紅十字會陷入空前的危機并自此走上改革之路一樣,希望這次黃文素的遭遇能夠成為我國的無償獻血機制走向透明的契機?!。ㄔu論員 崔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