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教授史璞頭裹白布條在廣場絕食抗議,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當?shù)厮镭i肉流向市場的問題引起相關(guān)部門重視。出于維穩(wěn)考慮,其校領(lǐng)導早上也沒有吃飯一起絕食,教授覺得于心不忍于是撤離。(3月16日《新京報》)
史璞教授作為消費者中的一員,自然有權(quán)利抗議病死豬肉流向市場。但是這種形而下之的活動,顯然不該成為教授的“業(yè)務范圍”。因為,教授本來是做學問的,潛心書房,培養(yǎng)弟子,用知識碩果造福社會,才是他的人生價值所在。但是因為政府監(jiān)管不力,導致病死豬肉流向市場多年而得不到有效治理,教授不得不拍案而起,放下書本,纏上白布條,以絕食抗議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聲,這實在是有點大才小用,或者說人才浪費了。在我看來,如果政府能切實負起市場監(jiān)管的責任,諸如病死豬肉流向市場這種食品衛(wèi)生安全問題,就不該如此嚴重,如此令消費者恐懼。即便偶有發(fā)生,只需家庭主婦們稍加抗議,頂多打兩次“醬油”,政府就該聞風而動,給予徹底干凈的查處。哪里用得著教授一級的精英人物出場呢?
因為政府的失職失察,默許和縱容,我們的市場秩序顯得極為混亂,各種有毒食品案件層出不窮,有的甚至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后果和極其惡劣的影響。雖經(jīng)媒體多次報道,社會各界人士口誅筆伐,問題食品仍然如同潛伏的毒蛇防不勝防,誰也不知它什么時候就會竄出來咬人。我想,如果不是對監(jiān)管部門失去信心,對食品安全感到憂心忡忡,一個本該潛心做學問的教授,怎么可能如此“不務正業(yè)”,成為另類“不穩(wěn)定”分子呢?
史璞教授的抗議行為,似乎非常簡單。但是細想起來,又是如此煞費心機:時間方面選擇了“315”消費者權(quán)益保護日,地點方面選擇了臨近省委省政府的公共廣場,視覺方面選擇了頭纏白布條這種有些悲壯氣氛的方式,又以絕食抗議來擴大影響。非常明顯,一切都經(jīng)過了精心策劃。這真是教授的悲哀啊。大好光陰,寶貴人生,就這樣耗費在了和奸商,冷漠官員的對峙之中。我突然想起那些漫漫上訪路上的訪民。如果他們的生活能處在法治和人文精神的保護之下,所遭受的不公待遇能在基層得到圓滿解決,又何必背井離鄉(xiāng),舍妻拋子,冒著被關(guān)進黑監(jiān)獄的風險去討說法呢?從本質(zhì)上來看,史璞教授和那些訪民們,面對的不正是同一種無奈,付出的不也正是同一種代價嗎?
試想,如果史璞沒有教授的身份,而是一個普通的民眾,他還能夠從廣場全身而退嗎?媒體還會對他的抗議如此敏感嗎?政府官員還會主動登門拜訪嗎?從這個角度看,食品安全問題就更加令人絕望了。政府部門該醒醒了,讓“不務正業(yè)”的教授回歸書齋吧。殺雞,本來不該動牛刀的。但是如果連牛刀也殺不了雞,我們的明天又會是什么樣子呢?
相關(guān)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