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記者調查,山東棗莊十六中的貧困學生助學金被老師代領,學生每年被動地從班主任那里領到時多時少的助學金。對此,該校會計稱,助學金每學期發(fā)放一次,直接打到學生的銀行卡中,但在表格領款人簽字一欄,均不是學生姓名。據(jù)悉,部分學生的銀行卡在班主任手里。(2月15日《齊魯晚報》)
助學金一律由老師代領、調劑,學生毫不知情,給多少就是多少。這樣的細節(jié)描敘,明眼人一看,皆感覺不合情理,憑什么貧困生的助學金,要讓老師代領與重新分配呢?顯然,老師是沒有這個權利的。就如同一些慈善人士的捐贈款,受贈方也往往收上去重新分配一樣,都是一種對公民權利的侵害,也注定要飽受質疑。
因事發(fā)在學校,筆者便咨詢了當了二十多年教師的舅舅,這么多年了,論資歷論教學經驗,他應該是足夠豐富的。當筆者將新聞發(fā)給舅舅,并問其有啥看法時,他只給了簡短的一句話:很正常,都是這么干的,只不過有些地方還是叫學生簽字的。筆者嚇了一跳,直到確認是舅舅所言后,便心生悲涼。
一面是老師,毫無休止地侵害學生的權利,助學金如此,那其他的款項也應該不會好到哪里去,此地如此,那別地也難保有多先進;另一方面,則是學生的權利被侵害,也少有人站出來說話,大多默不作聲。這是多么可怕的一幕??!必須承認,習慣真的是一種很可怕的東西,可以讓人變得這么毫無權利意識,可以變得這么麻木不仁。學生也是公民,當其權利被侵害時,無論是侵害者——老師,還是被侵害者——學生,大多都是這么毫無意識,這真的是一種可怕的局面。
著名學者資中筠曾經說過,“中國現(xiàn)在最缺的是公民教育,教育孩子什么是權利和義務及如何運用合法、合理的手段去維護自己的權利?!憋@然,資中筠學者所言,可謂一針見血。不知道類似的情況,在多少地方有多少學校還在源源不斷地上演著?而背后又有著怎樣的集體無意識的“荒涼”。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人為的覬覦。對這助學金而言,也難逃此厄運,哪怕地點在學校這象牙塔里,利益對每個人的誘惑都是相等的,從沒有時間與地點上的差異。當人人都想吃肉時,那些從“公家”來的錢財,必然會上演一幕幕滑稽可笑的鬧劇,因為想吃的人很多,爭得不可開交,本身便是一出幽默鬧劇,一旦揭開面紗,曝光于眾,便可知道其中有多么丑陋不堪。
遺憾的是,教師是一如既往的無意識,學生也是自始至終地沉默著,這更讓人感覺到一個事實:學生有多沉默,公民教育便有多迫切。須知,“沒有健康的人格,便沒有優(yōu)秀的人才”。故而,對學生的公民教育,理應受到更多的關注,更應該成為一種“必修課”。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