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0 06:58:00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世界杯揭幕在即,期待看球之余,不少足球迷難耐“技癢”想踢上幾腳,但在都市內找個合適的場地往往是種“奢望”……而在鄭州,有幾名“土豪”球迷因租場地踢球難,索性合伙花費60余萬元建起了一座私人燈光足球場。
一個大膽想法:球隊沒地兒踢球,自己建
6月8日晚7時,市民姚明杰準時來到了長興路北段的一座燈光球場。在夏天每個周三和周日的晚上,他所在球隊的數十名成員就會自發(fā)聚到這里,進行一場場的隊內對抗賽。
做生意的他愛好踢球。平時一有機會,他總喜歡約上幾個朋友,一同到綠茵場上奔跑幾個鐘頭。2008年,他和幾名志趣相投的朋友,成立了一支球隊,他任隊長。球隊不斷發(fā)展壯大,成員也由最初的四五人,發(fā)展到了如今的35人。
幾年來,享受踢球快樂的同時,姚明杰和隊員面臨著一個巨大煩惱——場地難尋。姚明杰得出的結論是:市區(qū)幾個體育館的足球場租用價格高,難預訂。相對而言,一些大中專院校的球場租金較低,三個鐘頭大概二三百元左右,每個人只需均攤一二十元即可。但問題是,校方往往出于安全和教學考慮,很少對外開放。雖然個別院校有開放時間,但往往也只選在周末。他們不但需要提前數周預訂,往往還需要動用私人關系,踢球很難踢過癮。
如今,場地難尋的問題終于得到解決——球隊有“土豪”球員大手筆出資,自己修建了一座球場。
一筆不小開支:花費60余萬元建成,隨意踢
家住長興路的隊員馮文超,正是隊長口中所說的“土豪”。
馮文超說,之所以建這個球場,就是因為他和一幫球友都喜歡踢球。在外面場地不好找,有時還要看別人臉色,他和另外兩個球迷朋友一合計,干脆自己建個球場,想什么時候踢就什么時候踢。
說干就干,在考察一番后,去年9月,在惠濟區(qū)的一處閑置用地上,球場正式動工建設,11月正式建成,面積共計2600平米。據其介紹,這是雙7人制的露天球場,可供兩支球隊的隊員訓練、比賽。
整個球場的建造費用多少?據馮文超介紹,僅是鋪設塑料草坪就花費30余萬元,球場周圍5米高的圍網費用也在10萬元以上。球場有12個照明燈,一個燈兩千多塊,再加上場地租金、設備等,總投資達到了60余萬元。這些費用由3人平均承擔。
“現在我們踢球再也不用到處蹭場地了。”馮文超說,他們不踢球的時候,也會將場地外租出去。但建球場并非為掙錢,而是為了享受足球帶來的樂趣。通過球場這個平臺,既鍛煉了身體,又能結識各行各業(yè)的球友,如今這里是他所在球隊的“主場”,就連身在鄭州的一些外國留學生,也都前來踢球。
一個尷尬現狀: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執(zhí)行難
“土豪”修建球場的原動力,就是場地難尋。而在河南省球類運動管理中心足球部部長張建強看來,球場短缺,確實制約著足球迷的運動熱情。
張建強表示,鄭州市的很多中學,都建有球場等設施。而早在幾年前,鄭州教育部門曾下發(fā)通知,要求學校體育設施對公眾開放。但實際上,不少學校出于安全等方面的顧慮,執(zhí)行該政策并不是很到位。找不到場地導致的“踢球難”問題不只是出現在鄭州,全國各地情況都類似。
張建強告訴記者,他個人認為,政府部門可以牽頭投資,像修建各類運動器材一樣,在城市內修建一部分足球場,對公眾開放。不一定要求是標準場,也可以是各類小型場地。這樣會有利于提高國民素質乃至中國足球的長遠發(fā)展。(記者 張波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