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2 08:19:00 來源:新京報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劉震云與馮小剛一起亮相了上周的發(fā)布會。他說,馮小剛能讓文學作品升到很高的地位。
梅甘(左)、安西滿(右)與日本兵對峙的一幕。但公映版本里并沒有這場戲。
在《一九四二》上映的同時,長江文藝出版社推出了劉震云原著《溫故一九四二》的精裝完整版。書里的不少故事并未出現(xiàn)在電影中,比如星星與栓柱之間的感情轉變、老東家在日軍陣前的胯下之辱等,而且小說附錄里還有兩個黑色幽默的離婚故事。劉震云說,建議大家先看小說再看電影,看完電影再看書回味。
馮小剛和劉震云合作的上一部電影是《手機》,與之相比,《一九四二》顯得格外沉重,有些年輕觀眾看完甚至覺得“虐心”,劉震云卻為此感動:“現(xiàn)在微博上流行把‘你今天看沒看《一九四二》’說成‘今天你虐了嗎’,我看到這句話時非常感動,你覺得虐心,就證明這電影像針一樣扎痛了那些沒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人。虐心引起思考,思考對一個民族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p>
快餓死時有人給你飯,吃不吃?
反正我是吃
記者:如今大部分中國人對饑餓沒有那么大危機感,為什么這部作品現(xiàn)在會引起這么大的轟動?
劉震云:潛在意識里有危機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盛唐時代也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但盛唐之后馬上餓殍遍地;北宋時有一本書《東京夢華錄》,滿街的酒樓,夜里街上還唱戲,但轉眼之間,南宋李清照寫的詞多么凄涼;猶太人,隨便拉一個,知道納粹殺過你們家人,那可不,好傷心,哭了啊。首先知道故吧,溫故知故也行,接著就能知新吧。有人經常問,為什么你不說后來那場餓死人的事,我說后來那場跟前面是連著的,你能不能從先知道前面這個事開始。
記者:中國人遭遇的苦難太多,常有人選擇遺忘,現(xiàn)在以后,可能中國人還是會不斷地這樣遺忘,你怎么看這個原因?
劉震云:一種是發(fā)生了太多的,另外一種是缺少的,不時提醒一下。大家不知道1942年餓死過三百萬人,相當于三個奧斯威辛集中營,寫了個小說、拍了電影、所有的媒體都在報道,大家都在做的話,會提醒的人多一點。只有知道了,悲劇才不會重演。
記者:《溫故一九四二》的結尾,你提出一個問題:是寧可餓死當中國鬼呢,還是不餓死當亡國奴呢?你現(xiàn)在的選擇是什么?
劉震云:我覺得,不能簡單用“中國鬼”“亡國奴”來講,你得把它放到1942年的背景下面理解。比如說賣人,任何一個人現(xiàn)在把老婆、把自己賣了,肯定是個悲慘的事,但在1942年,肯定是個喜悅的事。
好多哲學家要把事情放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去看。要餓死的情況下,有人給你飯吃,你吃不吃?反正我是吃。
人和人之間
在黑暗角落里散發(fā)人性光芒
記者:你在故事里也探討人為原因,比如國民黨機構腐敗,但跟災荒悲慘程度相比,這部分表現(xiàn)得還是比較少。你在挖掘這場災難根源的比例上有什么考慮?
劉震云:有很多根源:旱災、日本人的進攻、國民黨貪污。災荒來的時候,你會看到所有人在利用災荒。國民政府靠自己確實沒有支持戰(zhàn)爭的能力,看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的臉色,好多這種,跟災民雖然不見面,確實決定著災民的命運。更根本的原因,不能局限在二十世紀。我研究了中周以來的旱災,單說在河南的,為什么1942年餓死了三百萬人所有人不知道,證明發(fā)生得太頻繁,變得不重要了。這個原因,比1942的原因重要得多。
比這個更重要的是,吃過人的人,為什么延續(xù)下來。隔三岔五,我覺得人和人之間,在黑暗的角落里散發(fā)著人性的光芒?!兑痪潘亩肥怯H人一個個離去的過程,當所有人都變成陌生人時,兩個陌生人瞬間能成為親人,黑暗角落里有一絲微弱的人性的溫暖。我覺得這是照亮民族生存最重要的方面,而不是我們平常聽到的探照燈下說出來的冠冕堂皇的話,跟著這些沒關系。
他們不是因為聽了好多宏大的聲音,宏大的聲音永遠在廣播說你不能這樣不能那樣,他們是個體行為。
文學能否通過電影延伸,關鍵在于碰到誰
記者:小說最后的附錄里有兩個挺黑色幽默的離婚故事,為什么不把這兩個故事放到電影里?
劉震云:我特別想放,但電影有篇幅的問題。這次放電影時不時傳出笑聲,但笑聲發(fā)出來的頻率和相聲、小品不太一樣。老舍先生曾說他特別想寫一出悲劇,但里面充滿笑聲,在電影院里我感到了一絲這樣的氣氛,挺好。用嚴峻的態(tài)度對付重復的嚴峻就活不成了,用幽默的態(tài)度來對待就化解了。
記者:張藝謀曾說現(xiàn)在好的文學作品越來越少,導演選擇的空間也少了。你覺得影視對文學作品是一種延伸嗎?
劉震云:文學能不能通過電影延伸,關鍵是碰到了誰。要碰到有的導演,可能就短路,要碰到小剛,就不是延伸的問題,可能有點像文學作品坐上了一個火箭,升到很高的地位,大家看到了。并不是每個導演都這樣。
我合作的導演并不多。我曾說過,我不需要認識那么多人,不需要跟那么多人合作。我就跟目光長遠、合作起來又非常愉快的人合作。什么叫愉快呢,就是大家都能夠讓這一個事情發(fā)酵、使它成長,同時又都具有鋼鐵般的意志。我估計大部分人看一件事,先看鍋里有沒有他的,沒他的份,就走了。
■ 細節(jié)答疑
●為什么安西滿、梅甘那條宗教線索后來斷了?
這條線現(xiàn)在在電影里確實顯得有點有頭沒尾,僅僅是篇幅的問題,大家從劇本里可以看到,牧師、安西滿,后面是有結局的。日本占領洛陽之后,開始找到了托馬斯·梅甘,問能不能和他們聯(lián)手賑災,托馬斯馬上意識到他們說“天皇跟上帝共同拯救河南人民于水火,共建大東亞共榮圈”是政治陰謀。最后安西滿真瘋了,大災之年缺的就是糧食,他終于找到了魔鬼是誰,就是糧食,于是把糧食燒了。日本兵把他打死了,兩個尸體倒下形成了十字架。如果篇幅夠的話,也是有沖擊力的。C06-C07版采寫 新京報記者 劉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