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與不借都挺為難 糾結的中國式借錢經歷
我們可能都有過經濟拮據時向人借錢或者是老熟人跟自己借錢的經歷。近日,朋友聚會,酒過三巡, A君開始大談特談起他的“被借錢”經歷。
借錢方式A:聲稱遇到難處
借錢人:相交多年的老同學
借錢數目:2000元
借錢時間:1995年
借錢期限:1年
借錢結果:借完錢后玩失蹤
據A君說,第一次有人向他借錢,是在1995年,一個相交了幾十年的老同學,遇到難處。于是,把昔日好友叫到一起,吃了一頓飯,席間提出有獨自創(chuàng)業(yè)的想法,希望幾位摯友能伸出援手,每人借2000元錢,一年后連本帶利奉還,還當即給每人寫了一份借據。要知道,這位老同學曾在A君失業(yè)時,為其介紹過一份工作。雖然時隔多年,A君早已“跳槽”,但這位老同學的“情”,他從未忘記。恩人借錢,豈可拒絕。A君想都沒想便和妻子商量后,于次日將錢送到朋友住處。沒想到,半年,一年,兩年,過去后,這位同學音訊全無。幾位當初一同借錢的朋友,都坐不住了,紛紛找到A君,商量著去上門討債。在九幾年時,2000元也是個不小的數目了,A君苦思許久決定找這位老同學問一問,或許是有什么難處,如果那樣的話,緩一緩再還也不是什么事。可沒成想,當A君一席人來到老同學住處時,才發(fā)現,老同學與妻子離婚后不知所蹤。這一悶棍打得A君暈頭轉向,倒不是真為了這2000元錢,只是他實在想不通,這么多年的交情,難道就值這2000元嗎?這讓A君開始認識這復雜的社會,原來已經不再一諾千金,已經不再把友誼看得那么重要了,甚至有的人會為了錢老死不相往來。就為這事,到如今A君的妻子還總埋怨他,不時嘮叨幾句。
借錢方式B:有生意拉人入伙
借錢人:親弟弟
借錢數目:20000元
借錢時間:2008年
借錢期限:無
借錢結果:借出小數目不需要還
第二次有人向A君借錢是在2008年,A君的弟弟。這個弟弟早幾年前是一家大型企業(yè)的銷售業(yè)務經理,屬于先富起來的那一類人。最早騎起了摩托車,最早拿起了大哥大,最早穿上了名牌服裝。雖然是弟弟,可他從未把這位大哥放在眼里,在家里誰有錢誰說了算,言語間還總有些輕蔑的口氣。不知道是不是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弟弟所在企業(yè)急轉直下,瀕臨倒閉。生活落差之大,令這位弟弟到處尋找掙錢的“路子”以求東山再起。就這樣,弟弟終于想到了A君。原來弟弟找到一個“天賜良機”的投資項目,去海南“填海”,一本萬利,希望A君能借些本錢搏一搏,將來一定按股份分紅。A君雖是老實本分的人,可一聽這項目,也知道是弟弟想掙錢急紅了眼,辨不清真假了。有了上次“被借錢”的經驗,A君答應先回去想一想再答復。和妻子一商量,兩個善良的人都不約而同地同情起這個曾經輝煌過的弟弟,明明知道項目只是一場騙局,又不忍心拒絕他。直至深夜,兩人想出一個讓大家都能釋然的折中之法,給弟弟2萬元,也不需要他還,至于弟弟想怎么用這筆錢,隨他。結果,又是許多年過去了,弟弟再也沒提起過這筆大生意,當然也沒有提起過A君的這2萬元。A君與妻子辛辛苦苦攢的錢又打了水漂,雖然妻子又多了一個調侃A君的理由,但每每接到弟弟關心、問候的電話,兩口子內心覺得這錢花的還是值得的。
相關新聞
更多>>